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例如:1,3,5,7,9……+2(n-1)。那么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就需要用到一些我们常用的公式,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中, 为首项即第一项,n为项数,d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特殊性质:
(即任意两项的差值等于下角标之差,乘以公差d)
‚ (即如果下角标之和相等,则对应的两项加和相等)
3、前n项求和公式为:
‚ ƒ (项数是奇数时)
④ 需要考生注意的是: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公式是:性质2以及等差数列的中间项求和公式,这是考试时常出现的两个考点。
现在我们通过题目来练一下等差数列的公式。
例1:某天办公桌上台历显示是一周前的日期,将台历的日期翻到当天,正好所翻页的日期加起来是168。那么当天是几号?
A.20 B.21 C.27 D.28
解析:题干信息等价于: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中连续7项之和为168。根据等差数列中项求和公式,则中项第四天 = =24,当天为第8项: ,选择D项。
例2:{ }是一个等差数列, , ,则数列前13项之和是:
A.32 B.36 C.156 D.182
解析:两个式子做和则有: ,即 ,则前13项之和 *13=12*13=156,选择C项。
例3:某学校组织活动进行队列训练,学生们组成一个25排的队列,后一排均比前一排多4个学生,最后一排有125个学生。则这个队列一共有()个学生。
A.1925 B.1875 C.2010 D.1765
解析:这是一个公差d=4,项数n=25的等差数列,根据最后一排的人数 的等差数列,根据条件可以求中间项 = -12*4=125-48=77,则等差数列求和 = *25=77*25=1925,选择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