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8月19日,北京市一名16岁男孩被眼镜蛇咬伤,情况危急,急需抗眼镜蛇毒血清救治,但北京的医院普遍没有这种血清。后来其家属和媒体多方寻找,却被多地医院告知“已用完”。直到20日12时,救命血清才从云南一医院送达北京。像涉事男孩这样一剂难求、各大医院遍寻无着的案例,近年已多次发生。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其一,蛇咬事件频发,已成为有较大影响的公共事件。
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生活小区向郊区扩散,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中与蛇类接触的可能性;二是生活水平提高后,双休日到山区或森林旅游度假的人数猛增,与蛇接触的机会增加;三是鼠类的天敌减少,住宅区老鼠数量增加,吸引蛇类靠近居民生活区;四是近年来非法贩运、销售毒蛇事件有所上升,高级宾馆、饭店员工制作蛇餐时被蛇咬伤事例也有上升;五是人们缺少对毒蛇的防范意识,想不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躲避毒蛇的攻击。蛇咬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公众日常生活及生命安全,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其二,血清难寻在于生产成本较高。
当前,我国能生产抗蛇毒血清的公司非常少,总体供应不足。抗眼镜蛇毒血清自2010年停产,至2013年底再启生产,保质期至多3年,生产周期则要9个月,这也造成近年抗眼镜蛇毒血清频频告急。
而短缺的更深层次原因,则在于被剧毒蛇咬伤毕竟属于偶发,相关公司在血清生产上长期处于单品亏损状态。由于需求量和利润都有限,涉事企业难免不感兴趣。而使用率偏低、保质期偏短、报废率较高、需在特定温度下才能保存,也会让医院选择弃用蛇毒血清。
其三,血清缺乏严重影响救治效果。
正因“市场失灵”,抗眼镜蛇毒血清才会一剂难求。2013年苏州市21岁小伙被蝰蛇咬伤,因血清遍寻无着,抢救三天三夜,生命终为蛇毒吞噬。而抗蝰蛇毒血清在10多年前就停产了。抗蛇毒血清有无之间,治疗结果大不一样。有之,治愈率更高,几千元解决问题;若没有,以蝰蛇为例,综合治疗成本将高达数十万元,还不一定治得好。
[启示]
剧毒蛇的抗蛇毒血清,本应带有公共品的性质。既然被剧毒蛇咬伤,公民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失灵”,那么,就该由政府提供公共品来填补短板。
[措施]
对此,华政教育专家建议:
首先,对于抗蛇毒血清生产企业的部分单品亏损,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弥补,维持这些救命单品的生产供应。这包括,要打破抗蛇毒血清生产的垄断状况,规避“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再者,对于医院的抗蛇毒血清储备,同样以财政补贴来弥补其因使用率低、报废率高等因素导致的亏损,以维持供应,有备无患,应对不时之需。
此外,建议至少以省为单位,建立起抗蛇毒血清的统筹调配机制,而不是一旦有人被剧毒蛇咬了,抗蛇毒血清遍寻无着。救命如救火,时间耽误不得。2012年浙江省便着手建立了全省范围内的抗蛇毒血清应急调剂机制,并公布了血清定点备货医疗机构。这样的先进经验,理应加以推广。
最后,市民要增加防范意识,学会简单自救技能。在夏季毒蛇出没高发季节,公众尽量避免单独一人到毒蛇容易出没之地。相关卫生部门要加强宣传自救知识,万一发生被咬危险,自救技能也可为去医院治疗赢得宝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