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理财市场的快速崛起,无疑是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的标志性现象。理财兴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各社会阶层财富的不断积累,而直接促进理财市场繁荣的因素,一是金融业自身发展所产生的强劲需求,二是社会大变革中老百姓“钱包缩水”的危机感。
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理财大军”。银行理财、信托理财、保险理财、私募理财、网络理财层出不穷。一方面,理财市场在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扩展银行非利差收入的同时,的确赋予了闲置资金更合理的价格,使一些投资者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大量的民间资金通过理财市场对接货币市场和实体经济,在疏解实体经济资金饥渴、分享经济增长红利的同时,也加速了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
然而,由于监管相对滞后,理财市场也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风险区”。“刚性兑付”困境开始向银行业延伸。在金融创新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监管套利”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提出严峻挑战。 (《半月谈》2013年第6期)
大理财时代来了
自去年以来,监管陆续“开闸”,各大金融子行业纷纷进入资产管理领域,理财市场也开始走向多元。专家指出,理财兴起有利于民间财富的保值增值,对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理财市场快速兴起
2012年,我国金融行业迎来业务创新的浪潮:5月券商创新大会召开,6月保险投资改革创新大会召开,8月证监会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资产管理对期货公司开放,11月基金获准发展类信托、PE(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随着金融监管的陆续“开闸”,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各个金融子行业均已进入资管领域,我国已正式进入“大资管时代”。
“大资管”必然意味着“大理财”。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理财市场已经完成了庞大的“原始积累”。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7.6万亿,相当于同期我国存款总量91.95万亿的8.3%。
信托理财也正与银行理财并驾齐驱。2012年底,我国65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7.47万亿元,同比增长55.3%。
基金理财规模也呈加紧追赶之势。截至2013年1月底,我国境内7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合计已达3.6万亿元,接近银行理财或信托理财规模的一半。
至此,这三个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就已超过我国存款总量的五分之一。
专家普遍认为,随着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我国的理财市场将进入真正的“井喷期”。诺亚财富董事长兼CEO汪静波断言,下一个30年里,中国的财富管理产业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行业的第一大产业。
“大理财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到来,并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投资。记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2期安享回报黄金套利投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说明中看到,其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化证券投资优先级信托、其他股权类信托计划、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或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计划”。
由此,在一款银行理财产品中,我们已可以看到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诸多金融机构的身影。
理财成利率市场化试验场
“理财市场的兴起,从根本上讲仍是得益于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和积聚的巨额社会财富。”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认为,“从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信托资产的规模与GDP的规模具有正相关关系,一般是GDP规模的2倍上下。照此推算,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起码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
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个人存款规模近40万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拥有1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