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署的命题特点考生们已经知晓一二,大体的规律也已经掌握,我们在这里从其他的角度对其命题给做一个更深入的提示,以帮助考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命题规律。
1.自我认知题,逢考必现
自我认知题是审计署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道题目,且多为1~2题,从2012年审计署的面试题目来看,自我认知题的考查已经超出了原本单纯的自我介绍,而更多地融入了对职位匹配性的考查。
命题形式较为固定,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通过举例子来证明自己是否具备某些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是审计工作中的基本素质要求,包括严谨细致、高标准要求自己、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受挫折能力、沟通能力等。例如,2012年2月25日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面试真题:你工作中遇到过挫折与困难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当时是如何克服的?第二,要求考生充分发掘自身经历,讲述一件给予自身最大感悟的事情,主要包括最成功、最失败的事情等,考查考生的工作态度。例如,2012年2月26日审计署面试真题:请你讲一个在你学习和生活中做过的、有目标且结果还超出你预期的成功案例。
2.命题背景以审计署的工作场景为主
从近两年审计署的面试题目来看,题目场景的选取贴近岗位要求,紧密结合部门的工作背景,这一点在结构化面试中的情景应变题、组织管理题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情景应变题、组织管理题选取的场景以职场场景为主,多为具体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直接考查考生的办事能力。例如,2012年2月25日审计署面试真题:“某县发生旱灾,财政拨款20万元,要求给受灾群众每人500元,如果你是镇审计局工作人员,领导让你去核实资金发放情况,请问你将用何种方式确保搜集数据的真实性?”2012年2月26日审计署面试真题:“你去一个单位,要做现金盘查,但财务科长说保险库管理员外出不在,无法配合你的工作,假如你对面坐的就是财务科长,你将如何说服他配合你的工作?”
此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历年审计署面试热点的考查规律来看,较少涉及对具体社会热点事件的考查,但是热点事件往往能折射出当前的重大政策,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公务员理应对此有所了解。我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类别,对近一年内的社会热点进行了梳理,在每类热点下选取了最凝练实用的政策理论,帮助考生迅速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考生只需大概了解即可
二、2013年审计署公务员面试考前热点精要
【热点链接】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时提到,“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在完善过程中,靠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还有巨大的潜力,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还有巨大的空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去推进能够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
“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热点解析】
两会闭幕了,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全面阐述了施政愿景: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实现中国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与幸福;李克强总理在与中外记者会面时提出,要改善民生、建立社会公正,就得以壮士断腕方式来推动改革。改革是中国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红利。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变化。经济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巨变,是改革红利的具体体现。
新阶段的改革红利要靠”精耕细作“来实现。要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
从市场层面看,要推动生产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体系等领域的改革,使土地、人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更加顺畅地流动起来,得到效率更高的配置和利用。例如,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需求潜力,但这种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依托于收入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城镇化的主要优势,在于从生产、流通、创新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上的集聚效应,从而产生传统农村经济难以比拟的高生产率。推动高质量的城镇化,关键是要通过人和地这两个基本要素更好地流动和配置,提高集聚效应和生产率,进而把需求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改革户籍制度,提高对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扩大消费,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本质量,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从政府层面看,要推动财税制度在收支两方面的重要转型。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在压缩公务开支、厉行节约的同时,将支出重心转向公共服务,逐步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出比重。当然,这方面也要汲取国际上过度福利化的教训,坚持量入为出。在收入方面,要逐步提高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这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产流量规模相应收缩,而居民财产规模逐步扩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有利于保障税源稳定,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此,除了推进相关财税制度改革外,居民财产信息登记制度等基础建设也需要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