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黑龙江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做好明辨这门功课
2014-10-18 14:25:24   来源:黑龙江华政教育   评论:0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其中,明辨是关系到总钥匙和大方向的关键,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人生才能选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其中,“明辨”是关系到“总钥匙”和“大方向”的关键,只有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人生才能选对路、走正路。

“明辨”,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用中国传统的体用观念来解释,“三观”是体,是非观念则是“三观”基础上的价值判断;同时,明辨是非也不等于简单地判断对错,正如朱熹所说:“凡事皆用审个是非,择其是而行之”,是非不是绝对的、机械的,要因事而论、因时而动,其判断结果要能够指导实践。因此可以说,学是明辨的基础,思是明辨的过程,鉴是明辨的方法,行是明辨的深化。做好了明辨这门功课,青年人就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立场和矢志不渝的信念。

古人讲:“多闻而择,多见而识”,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地增广见闻,才能提高认识、正确抉择。大学生要以学为主,兼学别样,高校要把树立良好的学风摆在突出位置,鼓励青年学子勤学、苦学、真学、博学。一是学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二是学经典,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可以从整体上以观其要、以窥其径,达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学历史,历史不是先知,却是很好的向导,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认真学习人类文明史,学习中国历史,学习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史。

一个人是非观的偏差,通常由于缺少深入细致的思考所导致。因此,学会明辨,首先要破除懒人思维,凡事要多问个为什么,多琢磨三分,只有建立在充分思考基础上的结论才是站得住脚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只有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明辨是非。高校应特别注重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将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掌握方法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引导式教育,增强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重视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放式的论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意识,“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尊重和爱护学生每一点思考的火花。

很多时候,造成人们看不清、辨不明的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破除思维固化,撷取有效信息,需要学会对照、比较、鉴别,古人言:“君子有三鉴:鉴乎古,鉴乎人,鉴乎镜”,要做到明辨,就要在“鉴”字上下功夫。高校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方法论引导尤为必要。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青年学生坚持从事实从发,把握本质与主流,积极追求真理;应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是谬误,是非判断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时代和条件,因此做到明辨就是在变动中把握方向,既要有坚持的原则和底线,也不能机械僵化。

通过明辨,既要明了是非,也要指导行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实践对于知识的重要性,所谓“知行合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丰富的实践反过来也能提升人们明辨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当为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开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党团日活动、座谈交流、参观寻访、新媒体互动等,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创新社会实践形式,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出校门,立足所学,脚踏实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黑龙江华政教育 黑龙江公务员 黑龙江人事网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2014黑龙江政法干警面试热点:“公车私用”撞死人